文/磨客咖啡馆-Derry
欧洲人爱喝咖啡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咖啡馆,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生活中一个不可少的场所。它,既是日常生活之所在,但同时,它也是作家,电影创作中不可或少的灵感创作的来源,被赋予了许多美好地想象。
在伦敦,无数种大大小小的咖啡店林立在城市的街边,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在街边的咖啡馆,坐在咖啡馆外喝咖啡的顾客,甚至还有不紧不慢的服务生,这些对于外来的游客来说,都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但英国人,毕竟没有意大利人的奔放和热情,也没有法国人的开放和浪漫。
所以,就拿街边咖啡馆来说吧,也仍然还是以几家连锁咖啡的品牌店为主,少了法国人的风情,也没有意大利人对咖啡和生活的彻底。不少人抱怨在英国的咖啡店缺少风情,显得死气沉沉,但不过,你只是想要走过路过解个渴的进去店里买杯咖啡就走人,那至少也是方便的。满大街的连锁品牌,不愁走累了没地方歇脚。
然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需要的不仅是走累了休息的地方,更需要跟朋友约地方聊天,跟客户见面,跟同事一起lunch break (午餐时间),那咖啡馆的功能,就不仅仅只是为了外卖(take away), 更需要好的环境和音乐来衬托。
于是乎,也难怪有人会为了寻觅一间好的咖啡馆在城市的巷弄间穿巡,也难怪有人会为了给自己一个宁静的下午,可以晃晃悠悠一个小时,到城市的另一边的某咖啡小馆给自己寻找创作灵感,为的就是避开人群的喧嚣和连锁品牌咖啡店里的脏乱差和花钱买罪受的感觉。不然,一杯小小的咖啡,一种日常的饮品,却怎么可以让大家为了它,展开如此多的联想呢?
咖啡馆作为可以承载和包容许多人们情绪场所的一个空间,它,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的载体。因为,有时候,人的情绪可以在里面变的复杂,甚至会放大自己的情绪。好像对经营咖啡店的人来说,他们也乐意让自己的空间,成为大家情绪和感情的集散地,尤其对独立咖啡店来说。
在伦敦,这样小小的独立经营的非连锁咖啡馆实在是太多了,在北伦敦和东伦敦尤为甚。所以,对于约会,朋友间的小午茶时间,甚至跟客户的社交,都统统可以约在这些相对有个性,又不那么嘈杂,还可以品尝到真正好味的咖啡跟甜点,小食的独立咖啡馆里。
其实伦敦也有自己个性的地方,把咖啡店开在隐蔽的教堂里,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大特色。总之,在教堂里的咖啡店既满足了去教堂礼拜的人,也对游客和社区开放,其功能也有点类似中国的旧式茶馆。我的一位朋友就在这样的咖啡店里工作,其实严格意义来讲,这都算不上是咖啡馆。
不过,偶尔,我也在无所事事的下午去朋友这家咖啡馆混混时间。因为是无所事事,也不带着付了钱需要“享受”一下的买卖情绪。所以,有时候倒可以悠哉悠哉的观察着这些进进出出咖啡馆里的人。
久而久之,我发现来这间咖啡馆里的人,大多是住在附近的人。他们多是带着小孩出来玩耍的妈妈们,聚在一起,她们也交流一下彼此的育儿经,又仿佛她们都不是英国当地人,好像来自别的国家,所以,感觉他们彼此交流的更像是一种只有彼此才懂得的情感。
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猜测着在身边这些进进出出的人们。虽然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买完咖啡就走人,但也有许多人,把这幽静和安逸的咖啡馆当成下午休息空档间社区里的聚会,也是在这,闲聊着东家长,西家短的琐碎人生。而在这些咖啡间里工作的人,除了赚了点供生活生计的开销,也因此顺便多听了一些别人的人生经历,可算是工作中额外的tips。
顺便说一下,其实在欧洲,还有英国的咖啡馆里,大多是打工挣外快跟学杂费的学生们,这不算是一份长期的工作,不过,却有很多年轻学生把在咖啡馆的打工经历当成出社会前的一种重要的历练,让自己赚钱,打发时间,同时还增加点阅历。这真是一种不错的经历!
所以,有时我会想起那些旧式的中国茶馆,我想,那些跑去看戏,听说书的人,也大概是为了一种感情和文化上的交流。
大家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总是津津乐道,甚至有科学家煞有介事的研究茶道背后的亚洲文化,是因为绿茶中没有一种单一的“茶精华”,它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茶的香气,所以以茶道盛行的儒家文化里融合了万物相通的东方哲学。
而咖啡的香味是由一种单一的咖啡油决定的,所以爱喝咖啡的西方人喜欢“绝对”跟“极致”。我对科学家们乐此不疲的研究一天需要喝几杯咖啡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茶和咖啡所带来的人生哲学表示不可理解。
不过,那也是某些人的个人兴趣爱好跟职业而已,我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跟这些理论研究完全不相干。
说起来,这炎热的夏日午后,倒是时候,该出去买杯冰咖啡来解解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