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面看到的是,展出在伦敦国家画廊的一副油画:The Arnolfini Portrait 阿诺芬尼夫妇像(橡木油彩 82.2*60cm 扬·凡·艾克创作于1434年)
来到英国伦敦的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你一定得去驻足欣赏这幅寓意悠长且充满着美好生活气息的画作-阿诺芬尼夫妇像,它是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 (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7月9日)的代表作。凡·艾克与他的兄长胡博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 1366年?-1426年)被誉为油画材料技法的奠基人,与同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不同,他们擅长采用再现自然的方法创作细密画,追求真实感。
快来!阿诺芬尼夫妇与他家的小狗正在迎客厅(Reception Room)里等待大家用你们的慧眼发现更多的故事与精妙。稍有距离的浏览一下这幅画的整体结构,以上方的华丽吊灯,中间的凸面圆镜,夫妇两人相携的手,以及下方看着我们的小狗为中轴线,夫妇两人分立画作两边,凡·艾克也非常巧妙地利用窗户,窗台,地毯以及床的边沿延伸,为大家建立了清楚的镜头式对焦视角。我们的眼神也顺势聚焦在墙面的凸面圆镜上,同时与机灵的小狗四目相对,仿佛我们也是客人呢,与画家一起造访这对貌似新婚的幸福夫妇。他们正是来自意大利卢卡(Lucca)并居住在布鲁日(Bruges)的商人Giovanni di Nicolao Arnolfini先生及他的夫人Costanza Trenta。
现在不知你是否已经不知不觉倾斜身体,慢慢凑近这幅画了?先看看两位主人吧,据记载,夫人Costanza的阿姨Ginevra Cavalcanti嫁给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国父科西莫(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的兄弟。Arnolfini先生在1420年被菲力普公爵封为骑士,Arnolfini家族在卢卡是政治和经济上都非常有权势的商人家庭,他们主要经营的就是昂贵织品的生产与贸易,相信你也从夫妇身上时尚且奢华的着装上看出了。
明亮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到室内来,Arnolfini先生的皮绒大衣泛着高贵的紫色,棕色的披风富于垂感,黑绒的礼帽显得庄重而绅士。夫人Costanza的服饰,细看上去,褶花镶边的白色头披,精致的蓝色内衬以及亚麻、毛皮、羊毛等昂贵材料制作且质感独特的绿色长裙,无不凸显她的高雅。衣服自然地褶皱与折叠更是被凡·艾克细致地刻画。色彩上,夫妇两人的衣服有明显的对比,夫人身上的大片绿色更与身后的红色床饰与靠枕,形成撞色。
而他们的富有又岂止仅仅展现在衣着呢?让我们再聚焦房间里的一些有着象征意义的物品。左侧桌子上零散的摆放着三个饱满的橘子(有人也觉得像苹果),窗台上还淘气地躺着一个。在15世纪,位于欧洲北部的布鲁日,橘子需要从很远的南方选购,所以能够吃上橘子的家庭一定是不差钱的。同时橘子也是这个画面区域的光点,寓意着爱情、婚姻以及纯洁。窗户上的玻璃窗花设计繁华且质感逼真,目光在远一些,窗外的樱桃红得可爱。
画面中间,让人拍手称绝的一定是那面圆形的凸面镜子。它的造型像个太阳,边缘上还画着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中的10幕画面。在凸面镜里面,我们不仅看到了夫妇二人的背影,还看到了另外两位客人,其中的一位正是画家本人,但他没有描绘自己作画的样子,而是更像一个来祝福的客人,挥舞着右手与夫妇打招呼。这也映照了在镜子上方,凡·艾克用精美拉丁文签下的文字:扬·凡·艾克在这里于1434年(Jan Van Eyck was here, 1434)。镜中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充分显示了凡·艾克考虑了光学反射的细节。镜子左边挂着用于祈祷的琥珀念珠,晶莹剔透,它产于布鲁日,象征着女主人的虔诚与信仰。与右边挂着的毛茸茸的掸床扫把相对应,代表着她的勤劳与谦虚。
左边的床,选择了复杂的木雕设计及高贵的红色布艺床饰,床面十分平整,并不像平时休息的床铺。床下铺着的来自东方的波斯地毯,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编织精巧,一定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制品。地上女主人的红色凉鞋以及男主人的木质户外便鞋,这样的设计放到现在都可以称之时尚,这也代表着夫妻间的相互尊重。
仔细看看男主人那双,你会惊叹凡·爱克对于鞋子木底和地板木质纹路的区别勾勒,简直细致入微。他们的小狗是一只布鲁塞尔粗毛猎犬,它也友好的迎接着客人,甚至脸上的神情表现地如人类一样,而狗本身象征着忠诚和纯洁。
这些贵重物品和动植物的精致刻画不但归功于凡·艾克超凡的绘画技巧,也因为他将过去的蛋彩作画(Tempera)改变成了由稀释油(主要为亚麻油)来配比绘画颜料。使画作可以层层上色,画面也变得透明而富有光泽。这是绘画技术的革新,更是油画的真正诞生!
在画中,Arnolfini先生显得彬彬有礼,他举起右手,左手轻轻地托着夫人的右手。有的学者解读这是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于爱情,宣布互为彼此忠诚的伴侣,大家看到这里,想必心中已在为这对生活富有且相敬如宾的新婚夫妇而心生祝福。但是,学术界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见解,特别经常被大家争论的无疑是:夫人的左手搭在自己的凸起肚子上,她是否有了身孕?而作为中世纪虔诚基督徒,婚前怀孕未免有些太离经叛道了。
经过和同时期画作中女性着装与孕妇形象的比对,学者认为女主人并没有怀孕且15世纪,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但令人震惊的是,2003年,学者Margaret L Koster在文章【The Arnolfini Double Portrait: A Simple Solution】中分析到,Arnolfini夫妇于1426年结婚,而在夫人Costanza母亲Bartolomea于1433年2月26日的书信中所写,她的女儿、画中的夫人Costanza 于1433年离开了人世,而这幅画作却是在她去世后一年的1434年所作。 Margaret提出它应是一副Arnolfini先生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所邀请凡·艾克来创作的一副纪念之作。更有学者考证到,当时夫人Costanza应该是因为难产而去世的,而床头的圣玛格丽特的雕塑(St. Margaret)也的确是孕育的保护神。
这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画中的更多装饰的多重含义,显而易见的是考究的铜制吊灯散发着金属的光泽,它预示着上帝,亮着的唯一一根蜡烛,被看做是上帝的眼睛。蜡烛在右边点亮,也暗示着丈夫对于逝去妻子Costanza与未出世孩子的哀思。另外,围绕在镜子周围的十副耶稣受难记小图,在Arnolfini先生一侧的五幅图均为耶稣在世时的画面,而在夫人Costanza一侧的则是耶稣死亡的五幕。而之前我们提到的Arnolfini先生的深色着装与夫人亮色着装的对比,更预示两人已经生死相隔。
不知你现在的心情是否相比之前有了稍许惋惜和难过?让我们更近一点,看看两位人物的面部特写,Arnolfini先生表情很平和,他有着欧米伽型下巴(w型下巴),亦是我们俗称的美人沟下巴,它是魅力与性感的象征,同时也是出生显贵的标志。 他还拥有着棱角分明的颧骨以及有趣的鼻子,甚至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些许鼻毛。
而倘若,夫人Costanza在凡·艾克作画之前就去世了,那画中的女人究竟是按照谁的模样来画的呢?学者们对此幅画作的研究还在继续,也许你也好奇到底镜子里反射的另一位客人是谁呢?Arnolfini先生是否一生坚守了对逝世妻子的忠诚?来伦敦国家画廊的Sunley Room近距离看看它吧,也许你会天降灵感~
参考文献:
- Margaret L. Koster, “The Arnolfini Double Portrait: A Simple Solution”, in Apollo (Sept. 2003)
- Lorne Campbell, “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 The Fifteenth Century Netherlandish Schools (London, 1998), 174-204 (see especially p.195)
- Margaret D. Carroll, “ In the Name of God and Profit: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Portrait”, Representations 44 (Autumn 1993): 100-101